园林绿化种完植物只是第一步,后续养护才是决定景观效果能不能长久保持的关键。想要把园林绿植养得好,得掌握一些关键技术要点,下面就详细说说。
土壤管理:打好植物生长基础
土壤是植物扎根的地方,状态好不好直接影响植物生长。首先得定期松土,特别是刚下过雨或者浇完水,表层土容易板结,用锄头或者耙子把土松一松,能让空气进到土里,帮助植物根系呼吸。要是发现土壤肥力不够,就得施肥。像乔木、灌木可以在离根部一定距离的地方挖沟,把有机肥埋进去;草坪和地被植物,直接撒复合肥就行。另外,盐碱地、酸性过强的土壤,还得通过添加改良剂调整酸碱度,让土壤更适合植物生长。
植物修剪:塑造美观形态
修剪是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要工作。修剪时间有讲究,大多数植物在休眠期,也就是秋冬季节修剪比较好,这时候修剪对植物伤害小。修剪方式也分好几种,像乔木要剪掉枯枝、病枝、交叉枝,既能减少养分消耗,又能保证树冠通风透光;花灌木在开花后要及时剪掉残花,促进新枝萌发,为下次开花做准备;草坪修剪得控制好高度,一般留 3 - 5 厘米,长得太高不仅影响美观,还容易滋生病虫害。通过合理修剪,植物形态更规整,园林景观看着也更舒服。
水肥供给:按需精准养护
浇水看似简单,其实有不少门道。不同植物对水分需求不一样,耐旱的植物,像仙人掌、多肉,不用浇太勤;喜湿的植物,比如水生植物,得保证水分充足。浇水时间也有要求,夏天早晚浇,避开中午高温时段,防止水分快速蒸发,还可能烫伤植物;冬天选在中午暖和的时候浇。施肥方面,要根据植物生长阶段调整。生长期多施氮肥,促进枝叶生长;开花结果期增施磷钾肥,提高开花质量和结果率。现在很多园林都用上智能灌溉系统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能根据土壤湿度、植物需肥量精准供给,既节约资源,又能让植物长得更好。
病虫害防治:预防为主综合管理
病虫害对园林植物危害大,防治要以预防为主。平时多巡查,早点发现病虫害苗头,及时处理。可以通过合理密植、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。要是发现病虫害,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防治方法。像蚜虫、红蜘蛛这类害虫,轻度发生时,用肥皂水、辣椒水喷一喷;严重的话,就得用合适的农药。对于病害,像白粉病、锈病,要选针对性的杀菌剂。现在也提倡生物防治,比如释放害虫的天敌,或者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害虫,减少农药使用,更环保。
越冬防寒:保障植物安全过冬
到了冬天,低温会威胁植物生长,得做好防寒措施。对于不耐寒的植物,像一些南方引进的花卉苗木,可以用草绳、保温棉把树干缠起来,或者搭建防风围挡;灌木和地被植物,可以覆盖一层秸秆、塑料薄膜保温。浇好 “冻水” 也很关键,在土壤封冻前浇一次透水,能提高土壤温度,防止植物根系受冻。做好这些越冬防寒工作,植物来年才能顺利返青生长。